Saturday, November 11, 2017

帶小孩到美國念書:美國的教育制度介紹


在西雅圖買房子的人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投資、一種是自住。投資人看好的是西雅圖的經濟成長、人口移入、優美環境、人文素養、藝文活動、溫和氣候、還有免州所得稅等等創造出來的獨特優異環境;自住的人,除了工作在西雅圖以外,另外一部分是為了孩子從亞洲移民過來的家庭。古有孟母三遷,現代的父母也沒有比較輕鬆,為了孩子的將來,不少家長從遙遠的亞洲遷徙到美國。人人都說美國的教育好,但是美國的教育好在哪裡?哪一些認知是事實?哪一些是迷思?考慮將小孩帶到美國來的父母最好先了解來美國念書的利與弊。


美國的教育系統

美國的教育系統和亞洲有些不同,孩子是從五歲才開始上幼稚園。美國的義務教育,稱為K-12,也就是從kindergarten12th grade。每個州的入學規定不同,大部分的州政府規定入學年齡為5歲,至少要念到18歲高中畢業。如果要查詢學校的評等、學生組成等等的資訊,推薦兩個很方便的網站,一個是https://www.greatschools.org,另一個是https://www.schooldigger.com。我很喜歡用greatschools這個網站查詢學校資訊,這裡可以找到學生組成、學業成績、師生比例等等資料;Schooldigger則是可以查到學校的範圍劃分。兩個網站的特色有點不同,可以交互使用。要注意一點:學校的範圍劃分有的時候很難說,如果要百分之百確認,打電話去學校家裡的地址是不是在校區的範圍內還是最準確的方法。



和亞洲比起來,我覺得美國的教育勝在下面幾點。

美國教育重視表達

我是在台灣念書長大的孩子,記得我上課的時候,老師說什麼學生就記什麼,老師在台上講得口沫橫飛,學生在台下抄筆記抄得忙碌不已,講到一個段落,當老師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這個時候就是一片靜謐,蚊子在飛還有同學打呼的聲音突然變得好明顯;在美國,教育很重視溝通,孩子是透過說故事和玩遊戲來學習,老師會不斷地鼓勵學生發言,所以美國的小孩從小就很愛發問,通常老師還沒有問問題,大家就搶著舉手發言。表達是需要練習的,常常將心裡的疑問說出來並且和其他人討論會增強一個人的溝通能力,美國人普遍來說溝通能力比亞洲人強的原因就在於從小的訓練。


美國教育培養批判思考與創意

《科學人》日前發表報告指出,聰明人在學校或職場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智力卻無法使他們為自己的人生做打算。傳統的IQ測驗,包括視覺拼圖、數學問題等並不能反映出一個人在真實生活中的決策能力。 因此,在擁有智力的同時,人們還需要批判思考能力,包括對語言推理、論證分析、假設檢測、決策判斷等認知範疇來進行思考,才能評估個人生活狀況,作出正確的決定。美國人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創新科技,不是因為他們比較聰明,而是由於他們的教育真正在培養一個人如何思考。《耶魯大學調查報告》也指出,高智商雖然能夠加強人們的學習能力,有助於吸收資訊,但卻沒辦法幫助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做出好的判斷結果。因為我們無法透過信息做出公允的權衡對比,也沒辦法超越對事件認知的偏見。更重要的是,人類的智力主要受到遺傳影響,批判性思考以及創意卻可以通過訓練以及教導來改善。因此,相比於提高智力,提高批判性思考能力更容易。

美國教育強調生活自理

亞洲的大眾教育觀深受儒家影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小孩子只要會念書、成績好,其他的一切好說。有些孝順子女的爸媽為了讓孩子專心讀書,不但不用孩子做家事,連書包也幫孩子揹;美國的教育比較重視孩子的自主和獨立,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對於家裡的事情,父母也會選擇性地讓孩子作決定還有幫忙家務,除草整理庭院洗車都是很常見的家庭活動,孩子從參與決定以及家務中學會如何獨立並且了解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除了上面寫的這些好處,美國的教育也不是完美。

 美國的教育也有壓力

中港台的教育方式壓力爆表,在香港,小孩子從兩歲開始就要準備申請幼稚園,小孩申請學校不只是填寫一份申請表,還要準備厚厚的檔案,裡面有各式各樣小孩子上課的證書,父母和小孩都要通過面試,一個兩歲的小孩能夠面試什麼?這樣子的教育系統令許多家長感到崩潰。有些家長不希望小孩子面對這種不合理的壓力,將孩子帶到美國,希望孩子在美國快樂的成長。美國的小孩不需要兩歲就開始準備面試,不過如果認為在美國接受教育沒有壓力那就大錯特錯。美國的教育同樣非常地競爭,只是競爭的方式不一樣。一個學生想要進到好的大學,光有好成績是不夠的,他必須有其他的強項,也許是運動,也許是社團活動,有可能是參加某些公益,或者是有創業的經驗。我常常和人家說,申請美國大學好比參加中國小姐選美,德智體群美樣樣不可少,過五關斬六將通過層層的考驗才能拿到名校的門票。當然,捐一棟校舍給學校也是拿到門票的一個方法,不過那是另外一回事,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美國的種族挑戰

亞洲人到了美國就是少數民族(加州的幾個城市例外),少數民族免不了要面對種族問題。西雅圖大約有20-25%是華人,這裡的美國人很習慣和華人相處所以很少發生種族衝突,我住在傳統的白人區也不曾遇過歧視。我的鄰居相當友善,我出國的時候會幫忙注意我的房子,看到我家有快遞包裹也會先幫我收好。西雅圖的人口多元性和開放的心胸是我喜歡這個地方的很大原因。不過再棒的地方都會有一些思想極端的人,孩子到了新的環境,父母仍然要特別注意孩子在學校和同儕的相處狀況,一發現不對勁,就要主動和學校聯繫並且持續溝通。既然選擇到國外生活,就要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心態,鼓勵他們和不同的同學交往,不管是什麼種族,人的天性都是一樣,你對別人釋出善意就容易獲得別人同樣的回應,萬一真的有人惡意相待,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告訴學校,並且教導小孩適時做出正當防衛。美國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西雅圖更是充滿了自由和開放思想的地方,在這裡遇到的種族挑戰一般來說比在中西部和東部少很多。

家長的調適

說了這麼多關於小孩子的調適,其實最重要的是家長本身自己要適應美國的生活。家長們千辛萬苦帶著小孩到美國,中間的過程想的都是小孩的適應還有就學等等的問題,等安頓下來後,才發現原來最需要適應的是自己,這樣的狀況我見過不少。孩子年紀小學習快,在學校上學也有環境認識新朋友,所以通常不需要太久的時間就可以在新環境中如魚得水,反而是一起過去的家長們,如果沒有在上班,有可能因為失去了就近的親人和朋友而產生失落感。自我調適最好的方式就是擴大生活圈還有找到新的成就感。喜歡畫畫的可以去上課、對烹飪有興趣又閒不下來的可以在當地自製家鄉味團購美食,喜歡 DIY的可以去社區大學或是home depot研究如何自己搭建後花園平台。不要對生活的期望妥協,人生在哪裡都可以綻放,有快樂的自己,才有和樂的家庭,有和樂的家庭,這個美國夢才值得。
我的facebook有更多關於西雅圖的資訊,點進來看看:https://www.facebook.com/USProperties

註:圖為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校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